前言
Bygones that have come to pass.
昨天(2020/12/6),星期天。我去了一個台灣電競圈內赫赫有名的人的婚宴,我不禁開始思考。
大學時我也曾經是電視前的一個小粉絲。每個禮拜準時收看TeSL,後來星海爭霸出了,因此創辦了電競社。畢業後進入了ESR,之後又進了4Gamers當工作人員幾年,我當過工讀生,賽事,曾經寫過新聞稿,也幫忙過轉播工作,當過OB也當過裁判。 最後,因為環境問題,我黯然退出圈子,為了求生,我自學轉職,成為了工程師,多年以後再來參加喜宴,見到這些老面孔,我才開始反思,究竟,我在電競圈內工作幾年,到底是不是對電競圈有所貢獻?
還是我掙扎著求生,已經是我的極限了?所謂的夢想究竟是什麼?電競到底是什麼?
從粉絲,到工作人員,但我終究沒能闖出名堂。在圈內,我只是個小人物。我認識婚宴裡的許多人,無論是選手還是主播,但大部分的人都不認識我。幾年來,跌跌撞撞的,我有很多失敗的地方,因為年輕所以犯了很多錯。實際去去舉辦一場電競比賽。會發現,好好的把一場比賽辦完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。
你會有許多狀況要面對,很多困難要克服。場地、人、錢,資源,觀眾跟廠商。除此之外還有設備問題會跳出來。最終你會發現,意外總是難免。因此,我喪失自信,黯然離開這個圈子。
即便如此,回頭去看,我仍然參與了許多電競賽事的幕後工作。雖然我並非全部精通,但最起碼我大部分都參加過一輪了,如果什麼都沒留下,那是一種浪費。
為了讓他人少走點冤枉路,我決定寫一些跟舉辦電競活動的技術性文章。目前我離開電競圈已經幾年了,已經更少關注賽事等等。但我想萬變不離其宗。
無論要舉辦比賽,或者舉辦一般性的活動,都有其專業跟眉角。我想寫一系列的文章,嘗試紀錄舉辦一場電競賽事的注意事項。 我希望可以幫助到想舉辦電競賽事但沒有經驗的人。
感謝那些跟我共事過的人們,謝糖糖,腳踏車,DarkMoon,SK,Kulo,大春,浚浚,賽賽,湯包,Sen,水汪汪,德洛,鐵蛋,Weber,小芙,JJ老師,貓咪老師,家姿,衛斯理,小墨,Sobad,九妹...
你們影響了我一生。